近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在官網上發布了新版本紡織品抗病毒測試標準《ISO 18184:2025 Textiles—Determination of antiviral activity of textile products》,舊版標準《ISO 18184:2019》 于2025年3月3日起正式作廢。而國內則在2024年10月1日實施了國標級的紡織品抗病毒測試標準GB/T 43823-2024《紡織品 抗病毒活性的測定》,那么這幾個標準之間有哪些異同和聯系呢?測試選用的優先級又怎么樣?新舊標準交替之際,跟著華微君帶您劃重點!
一、ISO 18184變更內容
注:上述內容未包含新舊標準全部變更信息,更詳細內容請閱讀標準原文。
從上表可以看出,ISO 18184:2025的修訂是科學嚴謹性與現實適應性的雙重提升。如根據M值的變化來調整抗病毒活性的計算公式可以有效避免病毒自衰減過高導致待測樣品抗病毒效果虛高;新增SARS-CoV-2測試方法則直接響應了全球新冠疫情對功能性紡織品的強烈需求;此外新增腸道病毒、人冠病毒、貓冠病毒等毒株,則考慮到了覆蓋更多潛在公共衛生風險病毒,填補舊版對新興病毒測試的空白;同時擴大標準化培養基補充,不僅能提升測試全面性,還確保實驗室操作的可重復性,推動全球抗病毒紡織品研發的技術對齊。
注:上述內容未包含新舊標準全部變更信息,更詳細內容請閱讀標準原文。
從上表可看出,ISO 18184:2025具有測試病毒譜系廣、國際普適性高的優勢,并且其以全球化技術框架為核心,強調通用性與實驗室能力的國際對齊,為跨國貿易提供統一基準,從而成為全球化市場準入的核心依據;而GB/T 43823-2024則聚焦本土產業痛點,通過方法論創新與場景適配,強化了標準的實用性與市場適配性,推動標準從“理論合規”向“實踐效能”躍升。二者共同構建了“國際牽引”與“本土深耕”的雙軌體系,既加速技術成果的全球流動,又為細分領域難題提供定向突破路徑,標志著抗病毒紡織品檢測邁入多元化協同的新階段。
三、企業行動指南
●出口產品:2025年3月后必須符合ISO 18184:2025,建議提前與海外客戶確認細則;
●國內銷售:優先采用GB/T 43823-2024,部分電商平臺和招投標已要求新標認證;
●實驗室合作:選擇同時具備ISO 18184:2025與GB/T 43823資質的機構,減少重復測試。
廣東省華微檢測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廣州市微生物研究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華南新藥創制中心與多所高校重點實驗室等高水平人才團隊共同組建的國有控股企業,致力于在生物安全與生物醫藥領域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最具權威影響力的第三方檢測機構。
華微檢測擁有超4000平方米的場地面積,配備了核磁共振譜儀、流式細胞儀、熒光酶標儀、實時熒光定量PCR儀、正/倒置熒光顯微鏡、微滴式數字PCR系統、超高速離心機等價值4000余萬的高精尖儀器設備;同時擁有10間加強型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以及支原體實驗室,已備案包括流感病毒、冠狀病毒、手足口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幽門桿菌、肺炎支原體等各類病原微生物150余種,可為企業及科研機構提供多種指示菌毒種選擇及定制化服務需求。
此外華微檢測還可承接以下檢測項目:
1. 塑料、紡織品、絲線、涂料、光觸媒等被動式產品的抗病毒活性試驗;
2. 消毒劑、消毒器械、濕巾等消毒產品或一次性衛生用品的病毒滅活試驗;
3. 凈化器、消毒器械、空調器、新風機等家電產品的病毒去除試驗
4. 藥品、化妝品或其它提取物原料等的體外細胞功效評價試驗;
5. 醫療廢水、實驗室廢液、生產廢料等環境排放指標的安全性檢查;
6. 注射管路系統、止液器、輸液過濾膜等醫療器械防病毒侵入試驗或病毒截留試驗;
7. 重組蛋白、提取原料、外源性基因等產品的細胞增殖/黏附/遷移等細胞功能研究試驗;
8. 細胞殺傷活性、生物學有效性、表型分析、免疫調控能力等細胞治療產品質量檢查試驗;
9. 內外源病毒因子檢查、支原體檢查、成瘤性檢查等生物制品安全性檢查試驗;
10. 病毒中和抗體滴定檢測、血清效價檢測、CAMVA檢測等。